李开复:对孩子的规划,体现父母的格局
有时候看小鹿玩手工黏土,觉得孩子的成长过程也和这制造陶瓷器的黏土一样。
你对他施加什么样的力度,给予什么样的规划,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,出落成什么样的瓷器。
或细腻圆润,或歪瓜裂枣,一切都在方寸之间。
——鹿妈
◆ ◆ ◆
文 | 豆妈
女儿派主笔,二胎女儿的妈妈
01
前几天读李开复写的《母亲的十件礼物丨悼文》,感触良多。
1961年出生的李开复,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,在计算机学获得博士学位,后来又担任了副教授。
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、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。曾在苹果、SGI、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任要职。
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,并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。
这样的履历和家喻户晓的程度,是绝对的成功人士。
可李开复却说:“多亏了母亲的勇气和开明,我在年少时,就获得了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。”
小时候,李开复考试得了第一名,母亲带他出去买礼物。
当时李开复看上了一套《福尔摩斯全集》,母亲说:“书不算是礼物。你要买多少书,只要是中外名著,随时都可以买。”
结果,她不但买了书,还另买了一只手表作为礼物给李开复。
从那时起,李开复就爱上了读书,一年至少要看两三百本书。
李开复10岁时,远在美国的大哥回家探亲。
吃饭时,大哥跟母亲抱怨台湾的教育太严了,小孩子们的灵气越来越少。
母亲叹了口气,说:“唉,为了高考,我们有什么办法呢?”
看到李开复整天被试卷和成绩单包围着,没有时间出去玩,也没有朋友,大哥忍不住说:“这样下去,考上大学身体都坏了,不如跟我到美国去吧。”
李开复的母亲从没去过美国,她接受的是中国最传统的教育,但听了长子的建议,她下定决心,忍着不舍和心疼,把她最喜欢的小儿子送去了当时甚是遥远的美国。
那年,李开复只有11岁。
在这封悼文里,李开复写道:“母亲塑造了我的性格,建立了我的自信,奠定了我的基础,教导了我如何做人,如何教育孩子。”
俗话说,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谋深远。
格局大的父母,看到的不是眼前孩子的分数和名次,因为分数和排名,并不能决定这个孩子未来人生的走向是不是前途无量,大有可为。
毕竟,新闻里高学历的人才杀亲弑母,投毒同学的例子数不胜数。
格局高的父母,在给孩子规划未来时,看重的一定是孩子的品行、思想、性格和美德。
02
不久前,福原爱在微博发文,宣布自己准备退役。
消息一出,全网沸腾。于是日本富士电视台追踪拍摄福原爱24年的纪录片《福原爱: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》,也顺带火了一把。
这部纪录片,涵盖了福原爱从4岁到28岁的成长经历,耗费了3000多盘录像带,在豆瓣评分高达9.0。
纪录片里出现次数最多的人物,除去福原爱以外,就只有她的妈妈福原千代。
从爱酱5岁拿下第一个日本全国冠军,10岁成为乒乓球职业选手,14岁成为日本最年轻的世锦赛选手,28岁率领日本女乒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团体铜牌......
二十多年的人生里,妈妈全身心地陪伴在女儿身边,用无微不至地观察和尊重,细心规划着女儿的成长路径,成全了一个“天才少女”的诞生。
一次全国大赛上,只有三岁零九个月的爱酱第一场比赛就打败了二年级的小学生,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胜利。
此时,妈妈福原千代做的,不是夸奖和抱抱,而是提醒女儿“去握手、握手”,培养女儿良好的乒乓礼仪。
比赛到后期,爱酱因为发球姿势不规范,屡屡收到裁判的黄牌和对方教练的投诉,年龄尚小的爱酱有些害怕,忍不住哭了出来。
这时候,妈妈细声指导爱酱:“我知道你发球的时候有点紧张,不过把手张开抛起来,加油。”
用指导代替指责,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,鼓励她自己找到方法努力解决,才是一个大格局父母该有的表现。
比赛结束后,妈妈第一时间让福原爱去和裁判、对方教练道歉,因为发球不规范是对比赛的不尊重。
福原爱的母亲还有一本练习手册,里面记录了一条条爱酱的性格特点。
天赋、兴趣只是一块垫脚石,真正让孩子走得更远、更稳的,是父母对孩子的规划和影响。
一个懂得“对症下药”的母亲,成了福原爱这位天才少女的敲门砖。
2000年,12岁的福原爱成了日本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国家队成员,她一次次刷新日本乒乓球的历史记录,斩获无数比赛冠军。
为了让福原爱有更好的训练,妈妈千代决定让爱酱独自去中国,参加中国第三季联赛。
于是,小学6年级,爱酱独自踏上了去中国辽宁的星海征程。她必须独自搬运行李、洗衣做饭、和中国选手结交朋友、承担比赛的压力……
妈妈千代说:“想要她技术变好的话,就不能去干扰孩子,这种事情不需要父母的。”
给女儿无限的信任和独立的发挥空间,妈妈的“放手”换来了爱酱生活和球技的双重成长。
福原爱不仅出落成独立自信的少女,更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乒乓球职业选手。
从一开始的懵懂女孩,到后来人人盛赞的“天才少女”,正是母亲的关怀和教育,才让福原爱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。
而所谓父母的格局,也不是什么大开大合的手段,是体现在教育孩子的细微之间,拼的是父母的眼界和信念。
03
有时候,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优秀的孩子背后,真的离不开有格局的家长。
某次受朋友之邀去他们家吃晚饭,刚一进门,就听见他家10岁不到的女儿在练习ELLOCZ的克罗地亚第二号狂想曲。
凑近一看,钢琴旁边的茶几上还摆着几本书,扫了一眼,有《孙子兵法》和《山海经》。
我问她:“莉莉,这几本书是你爸爸的吗?”
小姑娘甜甜一笑,向我问好:“阿姨,这是我的书。”
我有点疑惑:“这几本书你能看得懂吗?”
莉莉点点头,说了句:“一开始看不太懂,后来爸爸妈妈跟我一起看,还跟我解释,慢慢我就懂啦。”
说完,小姑娘还翻开《孙子兵法》,跟我讲她最喜欢的《作战篇》……
几句下来,我对这个小姑娘的看法大大改观。毕竟在我印象里,8岁的小女孩,还是喜欢芭比娃娃和动画片的年纪。
不过仔细想想,这事倒也不算意外。
朋友是大学的教授,不仅是骨灰级书迷,还对钢琴曲情有独钟,平时最爱带着女儿去书城乱逛,偶尔还会在家里举办亲子读书会。
他女儿从小《三字经》《唐诗》《宋词》就不在话下,上幼儿园就开始读《论语》,钢琴弹得没话说,学习成绩也是在班级前几名。
而且从和她聊天的过程就能看出,这小姑娘的见识和想法,远远甩出同龄人好几截。
有句话叫“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的儿子会打洞”,可天才终归不是天生的,说到底,一个优秀的孩子,主要靠的还是后天父母的熏陶和培养。
父母,才是孩子的起跑线,你的格局越大,孩子的结局就会越好。
于丹说,成长的关键,在于给自己建立生命格局。
等到为人父母,我才明白,父母的格局,既关乎自己,更影响孩子。
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,大格局才能有大作为,孩子的未来,在父母的眼界和规划里就见了分晓。
从小规范孩子的精神、品德和思想;
教导孩子不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;
规范孩子和朋友、同学、伙伴相处的能力,能独立自主,也能同力协契。
愿你的孩子也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潇洒,走得漂亮。
以上,与你共勉。
* 作者:豆妈,女儿派主笔,资深儿童心理专家,少女心满满的二胎妈妈,专注于幼儿心理教育和亲子阅读。
亲爱的,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,就把我们“设为星标”★吧!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!
育儿先育己,长按下方图片
识别二维码,关注女儿派
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